- · 《今日消防》收稿方向[05/28]
- · 《今日消防》投稿方式[05/28]
- · 《今日消防》征稿要求[05/28]
- · 《今日消防》刊物宗旨[05/28]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今天的头条,只想留给他!今天的头条,只想留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他,出身书香门第 毕业于西南联大 后来赴美留学 仅用22个月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有贤惠的妻子 一双可爱的儿女 父亲是著名美学家 人生道路 本来是无比轻松、平坦的 但是,为了一
他,出身书香门第
毕业于西南联大
后来赴美留学
仅用22个月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有贤惠的妻子
一双可爱的儿女
父亲是著名美学家
人生道路
本来是无比轻松、平坦的
但是,为了一个使命
他选择了为祖国隐姓埋名28年
与亲人聚少离多
他把全部才智和精力
都贡献于深爱的国家
自己却因辐射伤害和极度疲劳
过早逝去
他就是“两弹元勋”
邓稼先
1924年的6月25日
在安徽怀宁邓家“铁砚山房”
一个男孩出生了
男孩的六世祖邓石如
是清代书法金石学家
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
男孩的祖父邓艺孙
曾任安徽教育司长
是安徽学界颇有名气的人物
男孩的父亲邓以蛰
被誉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
是与著名美学家宗白华
共享"南宗北邓"之美誉的“北邓”
32岁的邓以蛰为儿子取名“稼先”
意味深长
《说文》中说
稼,禾之秀实为稼
茎节为禾
“稼先”
预示着根植于中华大地
并且早早地秀实和成熟
成为造福民众的沧海之一粟
▲右一为邓稼先
▲前排邓以蛰夫妇。后立者长女邓仲先(中)、次女邓茂先、长子邓稼先
邓稼先
就这样带着父亲的期许来到了人间
谁也不会预料到
这个出了书法家、篆刻家、
美学家、哲学家的大家族
却有一位走上核弹研究之路
成为科学家的后世子孙
求 学
8个月大的邓稼先
随母亲来到北京
离开了
蝉噪林静、鸟鸣山幽的铁砚山房
终其一生
再也没有回去过
就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的父亲邓以蛰
学贯中西
视野开阔
要求邓稼先不仅熟读四书五经
还要读外国名著
并亲自兼任儿子的英语老师
给他提供了一个
充实而又宁静、闲逸的童年
12岁的邓稼先
插班考上北平崇德中学
在这里他认识了高两级的杨振宁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
与邓以蛰既是同乡又是同事
两人经历大致相同
志趣相投
因而交情甚笃
常来常往
父辈的友情延续到了孩子们身上
而邓稼先和杨振宁
保持了几十年的友谊
▲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合照
突如其来的七七事变
打乱了邓稼先的求学生活
而生病的父亲无法携全家随学校南迁
北平形势日紧
终于在1940年
全家决定由16岁的邓稼先带着弟弟南下
临行前,邓以蛰对儿子说:
“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学科学对国家有用”
1941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邓以蛰先生像
在物理系读书
邓稼先至少具备了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物理系超豪华的师资阵容
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饶毓泰、
周培源、吴大猷、王竹溪……
有这些大师、名师指点迷津
少走了多少弯路
二是大姐夫、光谱学家、物理教育家
后来做了物理系主任的郑华炽教授
有了教授姐夫的经常指导
邓稼先获益良多
三是少年时的好友杨振宁早已入学
正在西南联大读书
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很多帮助
在这所后来被誉为
中国高等教育精神丰碑的大学里
邓稼先和其他青年一样
潜心求学
无问西东
为即将毕生从事的研究事业
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响当当的西南联大物理系
出了被誉为“四杰”的
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和朱光亚
还有郭永怀、钱三强等
抗战胜利
邓稼先受聘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一边勤奋学习
着手赴美留学考试
而这段时间
他遇到了生命中重要的两个人
一位是北大医学院学生许鹿希
在许鹿希从医学院毕业后
文章来源:《今日消防》 网址: http://www.jrxfzz.cn/zonghexinwen/2021/0316/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