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日消防》收稿方向[05/28]
- · 《今日消防》投稿方式[05/28]
- · 《今日消防》征稿要求[05/28]
- · 《今日消防》刊物宗旨[05/28]
无为大堤上的坚守 | 现场直击上海消防芜湖抗洪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自7月5日,长江芜湖站超警戒水位,芜湖地区长江段水位已保持高水位超过半个月。 尽管21日长江芜湖站水位出现缓落,较前日降低了0.02米。但水位依然超过警戒水位1.42米。站在大堤上
自7月5日,长江芜湖站超警戒水位,芜湖地区长江段水位已保持高水位超过半个月。
尽管21日长江芜湖站水位出现缓落,较前日降低了0.02米。但水位依然超过警戒水位1.42米。站在大堤上向长江望去,江水似乎触手可及。
对于守护着长江下游北岸包括芜湖市鸠江区、无为等多地的无为大堤而言,长期侵泡在高水位中,绝非好事。大堤两侧,不时有险情出现。
7月21日,上海消防救援总队跨区域专业增援队,出现在芜湖市鸠江区东十三路上,为二坝镇蛟矶村外护大盾构段的破口,装填土袋。自7月19日凌晨抵达芜湖,消防救援总队的指战员们就没再停过。准备土袋,只是他们今天多个防汛任务中的一件……
7月21日10时许,靠近无为大堤的鸠江区东十三路上,一片烟尘弥漫。
这条原本人烟稀少的马路,人流密度大的惊人。市民志愿者、部队官兵、消防指战员……一支支穿着制服、或未穿制服的队伍分散在东十三路各处,埋头做着同样一件事:挖土装袋。
堆在路中间的黄泥是早些时候用船只拉过来的,黄泥的密度很大,一铲子下去,要花好些力气,才能将黄泥分开。
22岁的范崇威,已经埋头和黄泥“对抗”了一个多小时。胳膊上、脸上都浮起了一层汗水。每挥一下铲子,汗就要跟着抖落下来不少。
范崇威是上海消防救援总队跨区域增援专业队的一员,2天前(19日),他和队伍一起经过8个多小时的奔波,连夜赶至芜湖。迅速加入到芜湖市防汛抢险救援之中。今天,是他们抵达芜湖的第二天。“我们是昨天下午接到的安排,昨天晚上经过连夜调度,今早除了三艘搜救艇小组留在驻地应急待命外,其他50人,全部到达指定地点,装填土袋。”跨区增援专业队一编队指挥员刘保成说。
装土入袋看似是简单活儿,却极考验操作者的技巧体力。高密度的黄泥土和铁锹加在一起,重量可接近20斤。不会用铲子的人,只是将铲子挥起来,也要花费不小的力气。
“要贴着铲子拿,利用杠杆把铲子翘起来。”范崇威说。一个多小时下来,把柄上靠近铲子的位置被他抓出了一个黄泥手印儿。与他配合装袋的队友秦超,更是满手都是泥。白色的劳动手套,已染成了黄泥的颜色。
出生于1998年的范崇威,说自己对洪水并没有什么概念,对于这些被分好的泥土将被运到的地方,也不甚了解。他们装土的地方,即看不到长江,也看不到堤坝。但像东十三路每个劳动者一样,他的铲子,鲜少停下来过。
在他们心里,一个概念始终清晰:填土装袋,是为了守护大堤。
自7月5日长江芜湖站突破警戒水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北部防洪屏障,面临的压力日益剧增。
7月16日,无为启动防汛应急预案I级响应,无为市防汛指挥部连发3条三道命令,要求护卫无为大堤安全。
7月17日,长江无为大堤防汛指挥部指出,守护无为大堤安全已经到了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刻。无为大堤防汛抢险进入决战阶段。
在上海消防救援总队跨区域增援专业队填土装袋的支援地——芜湖市鸠江区二坝镇蛟矶村,这份压力,更是扑面而来。
树木看不见树干、房屋看不见底楼,昔日里种满经济作物的千亩良田只余一片泽国。这就是蛟矶村无为大堤靠长江一侧如今的景象。
7月11日,原本挡在长江和居住区之间的护大盾构段圩堤出现了约80米的破口,长江水从破口处流入圩区,蛟矶村住在无为大堤外侧的居民,紧急被搬至安置点中,圩场内多3000多亩土地被江水淹没。蛟矶村段的无为大堤外侧,再无圩区缓冲,将圩区淹没的长江水,直接逼至无为大堤一侧,江水与村落之间,仅余一道大堤相隔。
指战员们所装填泥土,就是为了护大盾构段段80米缺口。修复这个缺口对于无为大堤有多重要,只有住在大堤内侧的居民们才真正了解。